觀點申請創業補助的眉角

創業路是艱辛的,需要勇氣與堅定的意志才有機會讓事業持續成長,若是沒有錢,什麼事都沒有辦法進行了,這也是許多創業者在創業時的第一道關卡。政府對於新創企業提供競賽、補助及政策性貸款等創業資源,其中創業補助有經濟部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畫(SBIR)、服務業創新研發計畫(SIIR)、台北市產業發展獎勵補助計畫等,以下分享申請創業補助時的注意事項。
申請創業補助的門檻
想申請政府補助計畫有一定的門檻,若沒有達到基本要求,很難獲得政府的補助,以下列出申請補助的必要條件:
1.公司或商業設立:創業補助對象為企業而非個人,因公司資本額普遍較高,過件率也比商行高。
2.正職員工:需有投保勞保的正職員工。
3.登記資本額:建議至少100萬。
4.無欠稅:如果欠政府錢,表示公司金流財務有問題,政府補助款不是拿來填錢坑的。
大部分的補助計畫非全額補助,要花了錢之後,執行達到計畫目標並且有符合計畫內容、政府規定的核銷單據才可核銷,其中人事費一般都是最大的核銷項目,畢竟沒有人怎麼去執行計畫呢?所以公司必須要有足夠的底子(資本額、無欠稅),才有機會支撐到領補助款。
如何提高過件率
政府補助是支持創業過程中必要做的計畫,不是為了申請政府補助而硬生一個專案或項目,即使沒有通過,也可以獲得評審委員的寶貴意見,來調整自己的事業狀態,不會白白浪費許多時間。以下提醒一些補助計畫的重點:
1.看得懂:如果評委收到了一份語句不順、錯誤連篇的天書,第一印象為何?在撰寫計畫時須注意前後邏輯、語句通暢度、重點圖文呈現。
2.商業模式:無論是創業營運、先期研究、研究開發或是加值應用,各階段的計畫書,商業模式都要清晰,「賣什麼?賣給誰?怎麼賣?」政府補助的初衷,都是希望能創造更多產品、增加更多產值,評委的評估重點,也是要確認這個計畫能夠落地,能夠營運賺錢。
3.創新點:大部分的新創都是用新方法解決舊問題,可以考慮為什麼要做這個計畫?要解決什麼問題?解決問題的策略方法和過去哪裡不同?無論是提升效率、增加價值、降低成本…都是屬於創新範疇,這個新創點只要能證明他有存在的意義,就有機會來申請政府的補助。
4.可行性:完整的盤點內外風險以及可行性,包含市場、商業模式、技術、團隊、財務、時間,若自己判斷都不可行,那就不要耗時間在這個項目上了。
5.量化查核點:查核點不是工作描述,要把相關軟體、硬體功能與技術規格說明清楚,並加上驗證查核方法的說明。
市場上有許多不肖代辦公司,保證通過率百分之百或認識評委,補助計畫是各家計畫之間的競爭,絕不是討好誰就能通過,每個計畫至少有3位到5位不同的評委,縱然一個人給您高分,其他人如果給的分數低還是無法通過。若不懂補助計畫書怎麼寫,可以申請政府免費的創業顧問諮詢,顧問會通盤考量,以專業、產業經驗提供合適的建議。
觀點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文作者:陳雍華顧問
現為臺灣創業合作發展計畫創業顧問,專長為新事業規劃、政府創業補助、創業資金規劃、商業模式、創業計畫書撰寫。
本文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並且如要轉載本文,請以連結形式註明文章來源,舉例:本文轉載自《新創圓夢網》
其他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