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頁需支援JAVASCRIPT,請修正您的瀏覽器設定,以便獲得最佳的瀏覽體驗

創業新訊
:::
創業新訊
瀏覽新創圓夢網上的最新訊息報導,包括創業政策、相關新聞與活動報導等。
創業新訊

新聞新創•在臺灣-為夢想尋金脈 新創資金何處來!

發佈日期:2021.04.21
創業觀點-新創•在臺灣-為夢想尋金脈 新創資金何處來!主要照片

一般來說,創業資金來源有4F:Founder(創辦人)、Family(家人)、Friends(朋友)及相信你創業夢想的Fools(傻瓜),尤其重要的是,要找到相信你創業夢想、願意掏錢相助的銀行或投資人。

「創新與創業」帶動整體產業與經濟的轉型,是政府刻不容緩、全力推動的政策,為了能充分開啟民間創新創業能量,協助解決其早期資金募集不易的問題,各國政府莫不積極推動新創事業多元籌資政策,協助創新創業者在各個階段取得金融支援。

新創之旅往往始於一個靈光乍現,創業需要熱情、勇氣、還需要堅忍不拔的毅力,但在創業初期,幾乎所有資源都缺,尤其缺資金;號稱創業天堂的美國,99%的新創企業一樣缺資金,這其實是一個普世存在的問題。

政府挹注,幫新創衝刺

根據美國市場調研機構CB Insights研究指出,有高達三成的新創團隊因融資不足而失敗;政府看到了新創的需求,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曾於「新臺灣 造局者 創未來」企業競爭力論壇中表示,臺灣在2018年《全球創業精神暨發展指數》綜合評比項目中位居亞太區第三名,僅次於澳洲和香港,顯示臺灣創業與創新精神在國際評比表現優異,而政府職責就是幫忙加把勁,透過多元融資與信用保證輔導方案,挹注新創業者衝刺。

實務上,銀行貸款給新創企業,多半搭配了政府所成立的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提供的擔保。

緣此,在協助新創企業獲得資金方面,政府已建立從創業初期到成熟期的完整籌資管道,並持續透過加強中小企業信用保證機制,以扶植中小企業發展,提高各項貸款保證成數。

創業三面向取資金

就新創企業而言,如何取得營運資金?從中小企業聯合輔導基金會以往輔導經驗,建議新創事業可以從補助、融資保證、投資等三大面向著手。

第一,在補助面有特定目的補助方案,包括中小企業處推動的「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畫(SBIR)」及「推動中小企業城鄉創生轉型輔導計畫(SBTR)」等。

此外,新創事業也可以善用工業局推動之「產業升級創新平臺輔導計畫(TIIP)」(其中包含人才培訓、成果擴散及創新升級服務等)、「協助傳統產業技術開發計畫(CITD)」;技術處推動的「A+企業創新研發淬鍊計畫」、商業司推動的「服務業創新研發計畫(SIIR)」等,來獲得相關研發輔助,以提升企業的產業競爭力。

第二,在融資保證面有政策性貸款與信用保證,其中「政策性貸款」涵蓋國發基金、經濟部、勞動部、金管會、文化部、交通部、國發會等部會,共分為十一大類,包括升級紮根、設備升級、青年創業、創新發展、海外投資類等;而「信用保證」部份,指對具發展潛力但擔保品不足之企業提供融資信用保證。

第三,在投資面有國發基金委託並搭配專業管理公司投資國內中小企業等。

充足糧草,借力創新

政府對新創事業的補助純粹就是想扶企業一把,遞出橄欖枝,提供一些建議或資金,希望藉由短期的扶持,企業未來能夠靠本業獲利來維持良性運轉。

新創事業若有融資需求,可選擇適合的方案洽各金融機構辦理;有申貸問題也可透過中小企業處馬上辦服務中心、或洽中小企業聯合輔導基金會等提供協助。

創新是經濟升級的原動力,創業需要人才與資金作為支持後盾,有道是「人是英雄,錢是膽」,政府提供了多元友善財務支援環境,企業主應善用政府資源、借力創新,善用平臺、充足糧草,只有方向正確才能奠定永續發展的基石。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其他推薦文章

台灣最大AI超級電腦「Taipei-1」啟用 經部爭取免費提供各界部分算力
新聞台灣最大AI超級電腦「Taipei-1」啟用 經部爭取免費提供各界部分算力
經濟部訂於2024年4月19日舉行「Taipei-1算力申請(CFP)說明會」,將免費提供AI算力給產官學研與新創進行研發使用,鼓勵我國投入生成式AI、大型語言模型、數位孿生等前瞻技術研發,厚植台灣A... ......繼續閱讀
2024.04.18
新創週報 2024 #6
新聞新創週報 2024 #6
 創新趨勢 ★德國聯邦經濟暨氣候保護部(BMWK)支援土耳其的氣候科技融資德國政府已將土耳其視為重要的國際氣候政策夥伴,且提供2.2億歐元的融資援助,為倡議國際氣候計畫的金融貸款與... ......繼續閱讀
2024.03.01
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SBIR第475、476次指導委員會議通過補助13項中小企業創新研發計畫
新聞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SBIR第475、476次指導委員會議通過補助13項中小企業創新研發計畫
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召開「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畫(SBIR)」第475、476次指導委員會議,審議通過電子領域1項、資通領域1項、機械領域1項、生技領域1項、民生領域5項、服務文創領域4項,合計13項... ......繼續閱讀
2024.01.24